比特币的兴起—又一个泡沫,

还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前奏?


疯涨的比特币

        2017年12月是虚拟货币界的一个重要时段。比特币价格第一次冲破万元美金。之后两周不到一度接近2万美金。虽然在这之后又有大起大落,但是这相较一年前只有700美金的价格(或者再说远点,七年前一枚币只要6美分),仍然是令人咋舌。


涨势的多重原因

        比特币价格涨势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市场避险需求和跨境流动性需求。无论是前一阵中国投资人为解决资本出境问题而青睐比特币(但在中国9月逐步叫停ICO和境内人民币结算交易后,曾经独当一面的人民币玩家已经风光不再),还是东北亚与中东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时,比特币总能伴随重大新闻应声上扬,与黄金走势类似。

        其次是比特币向主流金融资产的类别迈进。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lyer刚刚宣布进军美国,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12月推出比特币期货,法国资管公司Tobam将推出全球首只与比特币挂钩的公募基金。全球已有超过百只数字货币对冲基金成立,其中不乏华尔街著名经理人管理。

        第三个原因是散户或普通投资者的兴趣旺盛。最新的现象颇为有趣,美国家庭在感恩节长周末除了“买买买”礼品、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也开始谈论比特币。


“去中心化”

        但是抛开这些表面原因,比特币之所以兴旺,其实跟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全球性的反建制派、反精英权威、去中心化的浪潮是有很大关系的。

        跟这个浪潮的缘起同样,比特币是在2008年那场金融海啸后,以“中本聪”化名写的一篇论文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去中心化”是它的最大特点。

        传统的货币和金融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的权威及信任基础上,由银行及金融机构集中记录、管理和控制的。然而金融海啸发生之后暴露出的这个体系内部的巨大漏洞,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如果我们委以全部财富身家的银行都面临包括监守自盗、系统安全、超发货币、个人信息安全等等严重的风险,那么这种不受任何国家央行控制,纯粹是依据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使用整个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交易行为的比特币,是不是一个更“安全靠谱”的选择?

        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其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人为操控币值,并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逐渐走向主流?

        比特币确实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由于太过超前,太过颠覆,而且对手是经历了几百年巩固起来的传统银行体系,所以在其创立的最初几年并没有被主流关注。然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以及传统银行体系所出现的一系列短板(如控制资本流动、货币超发造成恶性通胀、跨境支付不便及费用高昂等),比特币开始越来越走向主流。在未来的几年里,比特币会不会成为一个跨国界的主要流通货币?这一点真的没人能猜准。就像在三年前问英国会不会脱欧?在两年前问川普会不会当选美国总统?有些事概率虽小,但就碰巧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能发生“质变”。


未来,拭目以待

        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不是好的投资?那要看你是什么“风格”的投资人。要是“价值派”的,那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几位元老都说了,比特币只是在买卖中被炒高,没有为投资人创造出任何价值。还有人把比特币近期的疯涨,比作十七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当然对于投机短炒型的投资人可能正中下怀。

        我倒是觉得,相比中看不中用的郁金香来说,比特币代表着一个全新的价值系统,在去中心化、全球金融系统网络化、连接数据化的未来是有一席之地的。投资在比特币上的最大风险不是太晚(现在价格太高了),而是太早,因为可能会有新的,技术更成熟或背景更雄厚的加密货币横空出世,占领市场,从而阻断了比特币进一步增值的可能。当然,这又属于“预测未来”的范畴了,实在不是咱的专长。如果是资金雄厚的投资人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来投资这个“未来”,那么就得眼观六路,随时寻找“能够成功解决现有金融支付领域的安全、便捷和交易成本问题的颠覆性技术”,至于比特币到时能否在这里独占头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内容|Jessic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