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每每这个时候各大专业机构、投资专家都会发稿谈市场展望和预测。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收集整理各大投行的新一年市场展望,读读写写,已经成了职业习惯。蓦然回首,这个习惯已经十五年了。当然在北美投资市场里,十五年不算太长,但也可说是经历丰富。从千禧年的科技股泡沫到911的惊心动魄,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到至今阴魂未散的欧债危机,绝对亲身体会了市场的变化莫测,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市场中反映出的种种心态:从怀疑、谨慎、试探;到窃喜、得意、深信不疑、孤注一掷;到最后的震惊、惶恐、失望、放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所以今年决定写点不同的,总结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投资秘笈”。
这是一场
乌龟最终赢过兔子的比赛
见过太多,每次潮起的时候,就会涌现出一批明星基金、名牌经纪,拥有闪亮的过往业绩和似乎论据充足的乐观预测,总之“跟着他们做准没错”;而众人的追捧,又成为吸引更多投资人的最好广告。殊不知,投资市场中的大潮,从来没有重样的,唯一不变的是: 潮都会退,而潮退时就看出谁在裸泳。在这样一场没有终点,也看不清未来道路的比赛中,跑得快很可能是祸非福 – 第一个掉下悬崖的就是你。只有剥茧抽丝,洞悉环境,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才有胜算。
投资界标榜超额回报的兔子最后惨败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远有90年代末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创办的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对冲基金公司,号称“突破性地重新定义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并取得骄人的回报,结果在1998金融风暴中,四个月内损失几十亿,公司破产被接管;近有2008金融危机时才爆出的麦道夫的500亿惊天大庞氏骗局。
相比来说,不曾风光一时的乌龟就很少有人津津乐道了。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个绝好的例子 — 加拿大社保基金(CPP)。设立于60年代初的社保基金,是保守沉稳、绝不冒进的典范。最初几十年基本是只投债券,还要是高评级政府债才行;最近十年才逐步加大投资股市、房地产、私募等领域,但截至2014年也只是达到一个典型均衡组合,33%债券类、49%股票类、18%实业资产类(见下图)。
这个过去几十年年回报从没高过15%的,行动缓慢且处处受政策制约的大“乌龟”,过去10年复式年回报竟也达到了7.1%,即2004年时如果投入1百万,至今已涨至近2百万。这对于很多经历过金融海啸的投资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很令人满意的回报了。
选择投资管理人(或产品),
要经得住“三比”
衡量投资的 “好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 “看回报呗!”。 比较投资回报、 以“结果”论英雄固然没错,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比,跟谁比。这里,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 “标的”,即benchmark,这是用来衡量投资的基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都有自己不同的基准来比较。你总不能拿去年回报30%的美国股票基金跟回报5%的短期国库券基金直接比较,说回报30%的那个做得好吧?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好的投资要经得住的 “三比”:
第一,“横比”
看一个投资产品或一个资管人,首先要了解它的标的。有清晰的投资目标、市场范围、投资风格和衡量的标的是专业投资的基本要求。比如一个以投资美国股票为主的基金,就可以用标普(S&P500)指数来作为标的;加拿大房地产信托就可以用REITs 指数作为标的;如果是一个均衡组合,则应该有一个综合标的,比如均衡组合是40%加拿大股票、20%美国股票、40%债券的,则标的可能是三个指数的加权平均– 40% TSX300指数 + 20%标普指数 + 40% TSX Universe Bond Index (加国债券综合指数)。所谓 “横比” 就是将本期的回报跟标的比,另外跟其他同类(使用同一标的)的产品或经理人相比较。比方说你的美国股票基金去年回报9%,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标的指数去年回报为11%,而同组别的基金平均回报为12%,则你的基金表现就相形见绌了。最后再次强调:如果你在考察的投资人/投资产品连明确的 “标的”都没有,而是标榜“哪儿赚钱就投哪儿”,这种随波逐流的投资,最后往往就打了水漂! 一定要尽量避免。
第二,“纵比”
要考验一个资管人或投资产品的好坏,尤其是你的投资金额较大的话,至少要有十年的回报数据做参考。“纵比”即比较过去每一年的年度回报,而不是只看过去历年的平均数。这样的“纵比”能看出两样重要的东西:其一是波动程度。例如两个同样号称是“均衡投资”的组合过去10年平均年化回报: A = 9%,B = 7% 。但是“纵比”来看,A是“两极分化”,好的一年达到30%,但差的一年跌幅超过20%;B则是“波澜不惊”,最好一年达15%,但最差一年也无非跌9%。这样一比立刻看出两个投资的风格不同。纵比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你提出问题,并更深刻地了解该投资。比如下图是组合A(一个以美股指数为标的的投资)过去十年的回报。
乍一看,投资A 过去十年平均年回报10%,比标的指数(6%)高很多。但“纵比”一看,波动幅度明显大!另外,在2005、2007、2010年回报大大超过指数(22% vs 2%,30% vs -12%,40% vs 7%),在2006、2008和2012年则回报大大低于指数(-1% vs 14%, -44% vs -23%,1% vs 11%)。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是为什么呢?如果是因为投资风格的特点,比方说投资A是专做高增长型股票的,那么能否解释市场增长的2006和2012年为什么该投资却滞后呢?如果这些问题投资管理人解释不清的话,则很可能回报好的年份纯属偶然,这样的投资怎么能靠得住呢?
第三,“自比”
了解清楚一项投资的管理风格、目标、投资标的等等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了解自己,看看这个投资适不适合自己。比方说前面举的投资A的例子,虽然过去十年年化回报达10%,但是最差一年曾跌幅超过40%!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投资从1百万跌到60万,你还能睡得着觉吗?如果你自忖不能承受这种风险的话,这项投资就绝不适合你,因为历史一定会再次重复,而且是随时可能以我们无法预料的形式发生。而发生时,你不能承受其波动 而“忍痛割肉”,这笔投资就不是能10年翻3.5倍(年化10%回报)的 “好投资”,而是跌了40%的大失败。
所以很多朋友问我, “有什么好的投资?” 这完全是一个主观问题。投资不能说好坏,而要说适不适合你的投资目标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当然,也一定要经得住这 “三比”。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待续
作者:Jessic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