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儿子郑重其事地把一条胡萝卜放进书包。今天是他们幼儿园一年一度的“石头汤”日。每年秋天感恩节前后,学校就组织一次“煲石头汤”: 小朋友们每人带一种食材,全部放在一起煲一大锅蔬菜汤然后大家一起品尝。既有庆祝收获季节的意味,也教会大家每人贡献一份力、感受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故事的起源

笔者不由得想起“石头汤”故事的起源:三个又累又饿、一无所有的士兵,来到一个陌生的乡村。村民们一开始都怀着戒心,说没吃的。饥肠辘辘的士兵们被逼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向村民们宣布,要煲一锅用石头做的汤。好奇的村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真的开始用三块大圆石头煮汤了!当然,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他们一边煮“石头汤”一边对旁观的人说还需要一点佐料,比如盐和胡椒什么的……当然有一点胡萝卜会更好……卷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错……如果再来一些大麦和牛奶,连国王都可以喝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村民们欢呼雀跃,士兵们也填饱了肚子……


等等! 这哪是皆大欢喜鼓舞人心的故事啊,这不分明就是讲三个骗子怎样“空手套白狼”,利用人们的好奇心骗他们拿出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所得,从本来是自己的兜里掏出来的东西里分了一杯羹,还穷开心呢!这个故事如果有现代版的“后来”,一定是这样的:村里人一致认定了这三块是神奇的石头,从士兵手里花高价买了下来。他们也不用辛苦种地了,拿着石头去邻村把整个过程重演一遍,再加上实际经验作为背书(“国王都说这汤好喝”!),神奇的石头被天价卖了出去。这事很快传开了,对神奇石头的需求暴涨,随便拿一块长相差不多的就被抢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干活了,专门到处搜罗、买卖石头。神奇石头市场的火热跟王国里低迷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 — 你辛辛苦苦种地才赚几个钱,人家做石头的分分钟翻几十番,身家上亿!— 对比的结果是更多人不屑做自己那需要长期投入、坚持苦干的本行而投身于诱人的石头市场。你可能想问:这太荒诞了,就没人怀疑过那个石头到底能不能煲汤?但是这个事实已经不重要:是真是假有什么关系,谁还真去煲那个汤啊,只要我今天买的这个石头明天能更高价买出去,这个石头就有“价值”

资产的飞速增值,有多少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因为这个“神奇石头”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啊。A先生投资一间从未盈利过的公司的股权,只因该公司“有望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言外之意即“可以圈到更多的钱”)。这个消息后来证明是假的(不过即使真的在海外上市,IPO破发,即低于估值的情况也很多,因为海外市场成熟透明,人家见得多了,你是不是煲汤的料一眼就看出来了)。B女士把钱做了“年回报15%”的信托,但其实这个钱是间接被房地产开发商拿去“拆东墙、补西墙”应付短期资金紧缺,不久资金链断裂,融资方连人带钱不见踪影,几十亿的资金盘轰然倒塌。C先生参与房地产众筹,在本已非常昂贵的温哥华囤地,伺机高价转卖。虽然“过去十年都只赚不赔”,但此时此地,当房价已经超出普通人,甚至高收入人群可负担能力到了政府媒体都发出警告的程度,这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能玩多久? 如何保证当鼓声戛然而止时你不是抱着烫手山芋的那最后一个?

由“克强指数”看出端倪

每每听到国内某某90后初创的公司估值上亿了,温哥华某某“地王”再创新高了,某某高档酒店、高尔夫球场被国人天价收购了,我总是带着一丝好奇地想,这是不是又一块“神奇的石头”呢。无独有偶,在北京刚落幕的CMRA市场研究业双年会上的一段演讲,提出这样的问题:总理曾提出“克强指数”,即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能仅仅看GDP,而是要看三个东西,一个是用电量的增长,一个是物流的情况,还有一个是资金使用,即贷款的情况。因为这三个东西是不太容易造假的。中国前年公布GDP的增长是7.66%,去年是7.4%,按照绝对水平来说差不了太多。但是用电量的增长前年是7%,去年只有3%出头,差了一半还多。怎么解释呢?难道说去年仅一年时间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年还是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去年就突然变成了低耗能的产业结构?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两个数字都是真的,只能说明真正产出的行业(会耗电的)萎缩了一半,而GDP竟能保持不变,除了服务业(非耗电的)有一定增长之外,有多少是从“神奇的石头”衍生出来的市场呢?

快速增长的成功企业不是“资本游戏”变出来的!

这些年耀眼的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少,中国有著名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外国有谷歌、脸书、优步;这些互联网巨头,增长之快似乎一夜之间从无到有,局外人看来确实神奇。但别搞错,这些企业可不是“神奇的石头”,它们自身含有巨大的价值:打破旧模式的全新技术;快速占领庞大市场的营销能力;清晰的、可持续可扩充的盈利模式;长期垄断核心竞争力即技术与人力资源等等(创业成功的要素要再写一篇文章另表了)。它们像一剂浓缩的“底料精华”,放进合适的水温和容器里发生反应,迅速扩充煲出一锅芳香四溢的好汤。而这个过程,也远非众人所见的那么容易,成功提炼这些“底料”的团队无不花了多年的努力奋斗,战胜重重困难与险境,最终从无数同样努力但失败了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样巨大的成功其实机率是极小的,怎么可能像今天这样全国上下比比皆是呢?

我不知道这个神奇的石头市场会火爆多久,尤其是当整个王国里资金爆棚,做实业又慢又不赚钱,大家都想靠石头致富的时候。唯一能做到的,可能只有这几样:第一,别人买卖石头赚了大钱不眼红,别把自己种地的锄头丢了也跑过去。村民若没有这三个士兵和“神奇石头”,日子还能自己生产过得挺好,但是变成石头贩子的未来可就难说了。第二,巴菲特曾说他买一个公司股票前的“测验”,就是假设这只股票买进来后5年都没有市场,根本卖不出去的话,他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投资实业项目亦然。先假设没人来接盘的话,这个项目本身能成功吗?有没有“真材实料”?要做好长期“煲汤”的准备和耐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分散投资。在商业发达市场规范的美国,中小型企业5年生存率也只有50%, 十年的生存率就更低了。看起来再好的创投,也不能把“老本”拿出来一股脑投进去。别忘了,即使是能煲出“国王都说好喝的汤”的,最终也可能发现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

作者:Jessica Wang